赚钱 原标题:热点 | 86岁院士打疫苗,竟还有意外收获!可可爱爱… 4月1日, 86岁殷鸿福院士 接种新冠疫苗, 话题还冲上了热搜! 4月1日,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殷鸿福教授,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疫苗。 护士为他讲解了接种须知,他认真阅读了知情同意书并签字、测血压,随后接种了疫苗。 “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很安全,我早就想打了,今天终于完成了心愿。”殷院士说,得知武汉启动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的消息后,3月31日,自己主动联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预约接种。 接种完成后, 需要留观30分钟, 没想到,殷院士还有意外收获! 他与护士学唱起自带bgm的 “疫苗网红歌”: 看完不少网友表示: 院士太可爱了! 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 4月1日,国家卫健委、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(2021年3月31日更新)》(以下简称《问答》),用34个问题全面回应公众关切。部分内容如下: 60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新冠疫苗接种人群 《问答》中明确,现阶段,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。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、死亡高风险人群,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,建议接种。 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小于14天建议补种 《问答》中明确,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,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。对在14-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,无需补种。 我国3种获批新冠疫苗接种剂次数和间隔 目前,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;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,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。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。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;首剂和第2剂的间隔、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。第2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,第3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。 全程接种灭活新冠疫苗后约两周后产生较好免疫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,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,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。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?《问答》中明确,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、死亡高风险人群,根据既往疫苗安全性特点,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建议接种;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,建议经充分告知,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。 可不考虑狂犬、破伤风等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 《问答》中明确,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(包括HPV疫苗)同时接种。但是,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,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。必须注意的是,当因动物致伤、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、破伤风疫苗、免疫球蛋白时,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。 某些情况下接种证明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报告 1。全程接种疫苗后,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,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,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。 2。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。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,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。 3。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,即使接种疫苗,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。 疫苗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区别 1。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: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,是一过性的、轻微的机体反应,通常不需要治疗;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,罕见发生,常需要治疗。 2。临床表现: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、硬结、疼痛等局部反应,发烧、乏力、头痛等全身反应;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。 3。 是否需要报告: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;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。 4。调查诊断: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;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,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,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,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。 责任编辑:武晓东 SN241 微博/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微博/微信扫码进入APP预约直播 微博/微信扫码查看原文 微博/微信扫码查看完整视频 微博/微信扫码查看原文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铂悦新闻网
2025-05-16
2025-05-16
2025-05-16
2025-05-16
2025-05-16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