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账户
铂悦新闻网

自媒体资讯干货

亲爱的游客,欢迎!

已有账号,请

立即登录

如尚未注册?

加入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
    点击联系客服

    在线时间:8:00-16:00

    客服电话

    400-000-0000

    电子邮件

    xjubao@163.com
  • APP下载

    铂悦新闻网APP

   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铂悦新闻网公众号

铂悦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

有用户一天花掉99元: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,你愿意埋单吗?

2021-04-04 发布于 铂悦新闻网
传奇

  

  无论是共享单车、共享充电宝还是其他共享经济,往往都是是烧钱补贴、抢夺线下流量的玩法。一旦没那么多钱可烧,提高用户的“租金”成了必然选择。

  最近,共享充电宝因涨价而频频登上热搜。据看看新闻,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小时充个电要3-4元,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/小时。除此之外,封顶价格也让人咋舌,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,有用户因未及时归还,一天花掉99元,等同于买了个充电宝。而最初,共享充电宝价格大概是1元/小时的价格,如今的价格最高已上涨了900%。

 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,企业则以“缺钱”来回应:一来抢占市场花的巨额补贴需回本,二来疫情影响、进场费涨价增加运营成本。经过第一轮跑马圈地后,相关运营企业下一阶段要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更好收益和回报。

  

  用不起的充电宝

  共享充电宝如今每小时3元已经算是行业基础价。以北京为例,街电每小时价格1.5-3元不等;美团每小时价格2-3元不等,每24小时封顶价20-30元;怪兽、来电等每小时3元,每24小时封顶价18-40元不等。

  据北京商报报道,小电充电租金高达2.5元/半小时,消费者小刘在富力万丽酒店使用了2小时34分钟后,付费15元。该报记者在朝阳区双井某小吃店内租借的街电充电宝每小时4元,使用1小时6分钟后,付费8元;在王府井附近商家租用的怪兽充电宝,显示价格同样在2元/30分钟,28元/24小时,封顶金额99元。

  而充电宝的悄然涨价,似乎让消费者难以发现。小王(化名)告诉北京商报记者:“一开始共享充电宝的价格都是按小时标注,现在是按半小时标注,不细看还以为没涨价。”

  在社交媒体相关话题下的评论看到,多个网友评论:“我还是自己带充电宝吧。”微博一条关于“你能接受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是多少”的调查结果显示,选择3元/小时以下的网友1.3万人,选择3-5元/小时的网友人数则骤降至1027人,选择5元/小时以上的网友仅205人。

  此外,共享充电宝带来的投诉也一直居高不下。据统计,黑猫投诉平台关于“充电宝”相关投诉达36786条,其中“共享充电宝”的相关投诉案例共有6280条,投诉焦点多为归还后仍显示未归还、联系不上客服、因各种原因无法归还充电宝并由此引发持续计费、押金无法退还等问题。

  而共享充电宝侵犯消费者隐私的问题也是令不少消费者担忧的隐患。据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0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已达2.29亿人。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致使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象时有发生。

  此前,公安部网安局也曾发文表示,部分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,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“木马”程序,导致手机里的通讯录、文本信息甚至照片、视频等隐私数据被泄露。

  

  共享行业虽然看起来赚钱

  但也只是“看上去很美”

  除了共享充电宝,共享单车也传来“涨声”一片。对此,央视网在评论文章中称,共享单车等烧钱补贴的超低价甚至免费用时期过后,涨价不是不可以,集体价格上涨的背后,有着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,但是,把“割韭菜的镰刀”伸向消费者,又割得太急,“吃相”就实在有些不雅。

  2017年共享经济盛行后至今,绝大多数的共享经济项目都已湮灭于历史长河。潮水褪去,残酷洗牌之后还能存活的公司,如头部的哈啰单车和怪兽充电、小电科技都传出过拟冲刺上市的消息。

  不过,即使是这样,路还是不好走。

 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,2020年公司营收达28.1亿元,同比增长38.9%。但从盈利情况看,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54.7%。同时,公司营销费用却一路高涨,2020年营销费用为21.21亿元,同比增幅达55.7%。

  相较于共享单车的运营压力,共享充电宝的资金投入中,佣金费和入场费占了大头。其中,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从2019年的1.06亿元,增至2020年的3.8亿元,翻了2.6倍;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将近12亿,同比增长45.5%。

  成本高企,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却极度单一。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,其2020年的营收中,96%都来自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。

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2017年-2020年,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从0.8亿人增长到2.9亿人,但年增长率从104.9%降到了15.6%,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。

  无论是共享单车、共享充电宝还是其他共享经济,往往都是是烧钱补贴、抢夺线下流量的玩法。一旦没那么多钱可烧,提高用户的“租金”成了必然选择。但被巨额补贴养习惯了之后,有多少人能承受涨价是未知数。例如充电宝就并非用户的刚需。多位年轻用户向AI财经社表示,倘若价格一再无休止上涨,也不排除自己会自备充电宝出门。

  来源:北京商报、21tech、看看新闻、AI财经社

  END

  

  

1

鲜花
1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相关阅读
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铂悦新闻网
    1970-01-01
铂悦新闻网

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

相关分类
热点推荐
关注我们
铂悦新闻网与您同行

客服电话:400-000-0000

客服邮箱:xjubao@163.com
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
铂悦新闻网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铂悦新闻网 X1.0@ 2015-2020